四大心理学效应助你纵横商场

2018-07-16 16:43:00

导语:工作生活中的处处细节,都蕴含着心理学的效用。特别是企业营销管理中,内部,组织系统的管理与运营需要不断优化;外部,行业趋势及消费者洞查需要不断深入,学习一点心理学,让我们厘清商业与管理的本质,清醒自知。

1、安慰剂效应

在刚进社会的那几年,很向往大中型企业,终于有一天如愿以偿。工作之余,公司每个月都会组织营销理论培训,觉得自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觉得自己够“专业”,自信满满。现在回想起来,真正让自己得到锻炼的还真不是那些个所谓的理论培训,而是通过这种培训给我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的自信,应用在工作中不断实践的经验积累。嗯,成长快乐!

看看现在各行各业的广告宣传,多多少少都充斥着安慰剂效应,“某某山泉有点甜”是发现了消费者对矿泉水即白开水口感的不满,内心渴望味觉提升的需求,从而形成消费自我心理暗示;“祖传秘方,专治某某病症”利用了人在受到疾病困扰时,急需脱困的殷切心理等等

2、配套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 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可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小微企业在做产品定位时,常常在产品规划上出现“配套效应”,例如市场上某个产品较畅销,为了紧跟市场需求,会进行模仿跟进,而一款产品需要配套生产线、专业技术人员,营销推广等,可能产品本身价值才几元,而为批量推向市场,可能需要几十万、上百万元的配套投入。在现行激烈变化的市场中,无疑存在巨大的风险,个人认为较安全的做法,首先是对市场进行市场容量、趋势及消费者需求分析后,确定完产品计划,再通过代工的形式小批量投产测试,即使失败了,也能将风险控制在最小化

生活中,我们买个苹果手机,要贴膜、装个符合自己个性的手机壳、配个铁三角超重低音的耳机;买台车,要去加装自己喜欢与实用的内饰、最重要的还要给它安个窝,配个停车位;暑期给孩子报个免费的学习班,却需要支出相对较高的书本费、服装费、餐费、交通费等,这些都配套效应在生活与商业中的应用体现。

3、猩猩实验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猩猩。一只性情温顺,刚进到房间,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时而耳鬓厮磨,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气急败坏、最终心力交瘁而死。

在企业管理中,往往易进入一个误区,觉得“狼性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高压、粗暴的方式,来树立权威,从而提升团队执行力。实际上就像这个有趣的动物实验一样, 狼性应该体现在制度上,而非个人情绪上,对同事、下属友善与礼貌,往往更能体现出管理者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团队建立良性的工作氛围,最终提升效率。

服务性企业在这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酒店、餐饮、商场等行业服务理念是把所有顾客,都从内在定位为那群“友善的猩猩”。胖东来、海底捞就是其成功应用的典范

4、增减效应

通常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

互联网思维里关键的一环就是产品迭代。审美疲劳是人的天性,所以企业在对产品的态度,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来进行升级,让消费者不断增加对自身产品喜爱度,慢慢转换成忠诚度

与领导同事下属的交往中,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明星,并不是要求自身伪善的奉承、虚伪的赞扬,而更多的去发现他们的优势与长处,而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喜爱,从而形成融洽的社交关系。

夫妻间也是同理,当今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增减效应给了两性生活很好的启示。

上一篇: 朋友圈营销管理大全
下一篇: 10个“老带新”方法,让你流量爆棚(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