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板栗为何让信阳栗农为何又爱又恨?

2017-12-15 13:24:52

  板栗产业曾经和茶产业一起,被并称为浉河区两大林业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板栗种植在浉河区西南部山区乡镇蓬勃发展,并迅速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副业。曾经让不少农民发家致富的板栗,如今发展情况是这样的;对于板栗,栗农们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板栗曾经给他们来了巨大的财富,恨的是板栗种植难度大,没有经济效益,于是板栗就成了留之本高、弃之可惜的“鸡肋”。

  爱 板栗带来大效益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对于浉河区谭家河乡的板栗种植大户彭传良来说,虽然今年是板栗的“小年”,但他家的板栗收成还可以,种植的板栗也有人收,而且还能拿到现钱,确实是个收获的季节。

  彭传良所指的收板栗的人,就是谭家河乡亿茂源农民合作社的创始人韩国亮。该合作社是目前谭家河乡唯一一个以板栗生产、储存、营销为主的农民合作社。“我今天送来了2400斤板栗,全部卖给合作社了,价格也公道。以前没有这个合作社的时候,乡里面也没有冷库用来储藏板栗,所以每次收了板栗就只能卖到别的乡,因为板栗不宜储存,拉出去卖的板栗有时候急于出手,很少能卖上价钱,而且在运输途中损耗也不小,算上损耗、车钱等杂费,根本赚不了什么钱。

  “有了这个合作社,我再也不用发愁板栗的销路和储藏了,小板栗也能给我带来大效益,好好种下去依然能靠板栗发家致富。”彭传良乐呵呵地说,“所以,我种板栗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的!”

 恨 板栗费力又难管

  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很多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家种板栗,留在家里的老弱妇孺又觉得板栗管理费时费力,再加上现在板栗深加工产品不足,附加值低,板栗卖不上价钱,所以种板栗的人越来越少。

  有时候宁可烂在树上,我也不采了。”李昌金的邻居苦恼地说,技术跟不上,管理起来难度太大,到“小年”的时候,板栗要么大面积不结,要么就结的还不到1/3,而且人工费太高,加上捡板栗、剥板栗的人工费用,根本就挣不上钱。不少栗农都放弃种板栗,有些栗农甚至把树都砍了种菜。

 合理发展 让板栗不变成“鸡肋”

  有些栗农认为,要及时调整板栗的产业结构,引进新的板栗品种,提升板栗品质,最好能对栗农们进行培训,让栗农们能拥有专业的生产管理技术。

  同时也可以采取些优惠措施,比如说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板栗生产、加工、销售、储藏等,还可以协调金融部门,向栗农发放小额贷款,支持栗农进行板栗品种改良;鼓励集体或者个人大面积承包经营栗园,有困难政府可以协调解决;对板栗购销大户进行奖励,调动栗农的积极性。


作者:韩 蕾


更多信阳板栗请点击这里

  
上一篇: 信阳板栗,金秋的馈赠
下一篇: 信阳板栗的营养